在线客服

售前客服

1011398288
1853279391

售后客服

2762468926
724792780

客户服务热线

0592-5027064

脉购健康管理系统(软件)包含:客户开卡、健康档案、问卷调查、问诊表、自动设置标签、自动随访、健康干预、健康调养、历年指标趋势分析、疾病风险评估、饮食/运动/心理健康建议、同步检查报告数据、随访记录、随访电话录音、健康阶段总结、打印健康报告等

标签:健康管理、健康管理软件、体检预约、体检商城、体检预约系统、健康管理系统、脉购健康管理系统、脉购健康管理软件、脉购体检商城软件/系统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这与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方式改变等有密切关系。上海的大肠癌发病率70年代在常见恶性肿瘤位居第六位,80年代上升至第四位,目前已位居第三位。大肠癌在所有消化道肿瘤中,相对来说治疗效果是最好的。如果能早期发现,绝大多数大肠癌可以完全治好。可悲的是,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大肠癌都已经是晚期,丧失了完全治好的机会。

勿延误大肠癌的早期发现

大肠黏膜上任何可见的突起,不论其大小,形状及组织学类型,均称为息肉。真正与大肠癌有关的是肿瘤性息肉,即腺瘤。绝大多数大肠癌是由先前存在的腺瘤演变的,按腺瘤细胞发育的程度,分为低级、高级的黏膜内瘤变,通常腺瘤演变到癌的过程为5~10年。腺瘤是癌前期病变,在这期间如果及时发现腺瘤,及时治疗,就能终止其演变成为大肠癌,可有效防止和降低大肠癌的发生。

图:大肠癌的演变和发展

既然大肠癌早期诊断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那么如何早期诊断大肠癌呢?我院腹部外科根据多个国外的临床指南,将人群分成3类,不同的人群接受不同的筛查方案,检查项目包括肠镜、B超、胸片、肿瘤标记物。其中肠镜是大肠癌筛查最有价值的手段,其他检查以及如磁共振、CT等可以根据临床医生灵活选择。

一般人群:指不是大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45岁后可以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5~10年进行1次检查。

高危人群:指大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不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推荐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接受1次检查。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建议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尽早到医院就诊,通过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家族史进行收集和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基因检测,以判断是否具有遗传倾向。如果有遗传倾向,则由临床医生按照特定的遗传性肿瘤随访方案密切随访;如果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则按照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案进行随访。


大肠癌是否能早期预防

首先,可从饮食上预防。大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癌,如长期喜欢进食红色的肉,比如牛肉、猪肉、羊肉、动物的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人体在消化这些高胆固醇食物时,产生的胆酸的代谢产物和胆固醇的代谢产物增多以及可造成肠腔内厌氧菌增多,这些因素都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如果蔬菜水果吃得少,肠道内纤维素缺乏,肠的运动减慢,大便量减少,这些致癌物质与肠壁接触的时间增加,就容易导致大肠癌的发生。因此,尽量少吃红色的肉类、油炸、烟熏和腌制的食物,多吃各种新鲜蔬菜,特别是豆角类的蔬菜;多吃含钾高的果胶类水果,比如香蕉;多吃含纤维和维生素C高的水果,比如苹果、草莓和猕猴桃等,这些都有利于抑制致癌物质形成,高纤维又能加速肠的运动,减少致癌物对肠壁的损害。


大便带血 当心大肠息肉

 
 

候诊者:  薛立杰  男性 30岁 公务员

“工作时几乎都是坐着不动,上下班也是以车代步,嗜肉、嗜辣,痔疮已经是陪伴我好多年的‘老朋友’了。可是前几天无意中发现自己大便带血。起初,以为是痔疮又犯了,配了一点痔疮膏用,但总不见好。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在距肛门30厘米处竟长了一个直径2.5厘米的息肉。这个大肠息肉与大肠癌有没有关系?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吗?需要早期切除么?”

 

专家诊断:息肉≠腺瘤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息肉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有人说,大肠息肉不及时切出,日后会发展成大肠癌;还有人说,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没有关系,不必恐慌。事实上,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肿瘤性息肉(又称腺瘤性息肉,大肠腺瘤),统计表明,80%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的。而大肠息肉和大肠腺瘤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大肠息肉是指自黏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可以带蒂或不带蒂,是一个形态学描述性术语。在大肠息肉中,有些是肿瘤性息肉,有些是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占70%~80%,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而非肿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它们的发生、发展与大肠癌关系不大。薛先生目前需要做的是,应该根据医生的诊断尽早治疗。

肿瘤性息肉分三种,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这三种腺瘤可能是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状态。一般地说,小的息肉多数是管状腺瘤,大一点的息肉是混合腺瘤,再大一点的息肉则是绒毛状腺瘤。不同种类的腺瘤,癌变机会不一样,管状腺瘤较低,混合性腺瘤稍高,绒毛状腺瘤最高。另外,腺瘤癌变率也与大小有关,1厘米大小者为1%~2%,1~2厘米大小者为10%,2厘米大小者为40%。

 

癌变时间5~10年

从癌变时间上来看,腺瘤发生癌变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至少5年,平均5~10年。另外,有资料表明,单个腺瘤者29.7%发生癌变,2~5个者的癌变率为51.7%~76.9%,6~48个者的癌变率为80%。

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中的绒毛状腺瘤发生癌变概率很大,如果不治疗,百分之百会癌变。因此,一旦病理检查发现该息肉是绒毛状腺瘤,必须及早摘除。而家族性息肉病是与遗传有重要关系的疾病,属癌前病变,如果不作任何治疗,最后发展成大肠癌的风险很高,也必须积极切除。

 

手术、检查需谨慎

目前,大肠腺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内镜下手术和开腹手术。内镜下手术切除大肠腺瘤创伤不大,但技术要求高,出血和穿孔危险性大。更重要的是,内镜手术切除前,如果还不能完全肯定所切组织是大肠腺瘤还是大肠癌,病人就将面临肿瘤未切干净、容易复发,以及切除过程中肿瘤种植等后果。

在同一个病人身上,腺瘤可能只有一个,也可以发生多个,发生多个的机会在30%左右。另外,大肠腺瘤很容易复发,据统计,病人再发腺瘤概率为30%~50%。因此,腺瘤摘除后并非一劳永逸,定期做肠镜检查非常必要。通常,患者手术后头1年应随访1次,以后每2~3年随访1次,有的需要终身随访。

 

预防措施,一个都不能少

由于目前对大肠息肉生长的确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估计可能与肠道的慢性炎症、便秘、机械性刺激以及进食习惯有关(如吃肉较多等)。为此,提醒大家,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海鲜,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少吃辛辣食物,勿长期饮酒等,有助于预防大肠息肉的产生。对已发现大肠息肉的患者,定期做例行检查,也是发现息肉癌变的重要措施。

特别提醒的是,无大肠癌家族史或大肠肿瘤史的50岁以上人群,每5年应做一次肠镜检查。有大肠癌家族史或大肠肿瘤史的病人,每3年应做一次肠镜检查。


 Tips: 

大肠息肉常隐匿起病。

常见信号主要有4个:

1、大便带血:不少饮食起居不规律、大便秘结的青年人常有大便带血,若自我药疗1周后还有出血,或用药好转后,症状常有反复,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2、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若发现大便变细、有凹槽、有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现在变为两三天一次或一天两三次,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3、便秘和腹泻:长期腹泻和便秘的病人,若药物疗效不佳,就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大肠息肉可能。

4、腹痛:有长期腹部隐痛者应行肠镜检查,在排除大肠息肉后,再进行对症处理。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https://www.maigoucrm.com

上一篇:关于胃癌,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了      下一篇:妇科肿瘤与年轻女性无关?你错了!